信息导航
团队成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团队成员
孙致学(副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09-03 浏览次数:21



孙致学,男,1979年生,山东沂南人,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1、复杂类型油藏储层表征与随机建模;
2、油气藏精细描述及提高采收率。
◎主讲课程
1、专业硕士《油气田开发工程》课程;
2、本科生专业课《油层物理学》、《油层物理与渗流》、《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
◎指导研究生
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20人。
◎承担科研课题
承担的主要纵向及企业合作项目如下:
1、页岩多矿物相孔隙结构特征及考虑润湿特性的CH4耦合传输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
2、陆架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中CO2埋存与置换CH4协同开采机理研究,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负责人;
3、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定量评价,国土资源部开放基金, 负责人;
4、基于解吸和多重扩散机制的页岩气数值模拟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负责人;
5、考虑有机质影响的页岩气运移机制及数值模拟研究,校科技专项,负责人;
6、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油田合作,负责人;
7、迪那2气田双孔双渗地质模型重建,油田合作,负责人;
8、基于施工曲线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诊断及产能预测,油田合作,负责人;
9、神木气田太原组低渗低丰度砂岩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油田合作,负责人;
10、多井型联合布井方式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位次2/13;
11、低渗透气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位次2/10;
12、页岩储层水平井多级压裂模拟与分析研究,川庆钻探,油田合作,负责人。

◎获奖情况
1、2014,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新方法及应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位次3。
2、2014,油藏工程类专业课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与实践,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位次7。
3、2010,油藏生产动态实时优化理论研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位次3。
4、2010,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藏工程方法与应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位次3。
5、2013,油层物理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位次6。
◎荣誉称号
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著作
2010,油层物理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6/6.
2013,油气田开发设计与方法,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5.
◎论文
代表性论文:
近年代表性论文:
1、2014,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roduced water reinjection technology for water-soluble gas recovery ,Journal of Natru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ol. 37(6), Nov 2014.
2、2014,Porosit preservation due to authigenic chlorite coatiings in deeply buried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sandstone, Sichuan Basin, Western China. CHINA.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Vol. 37(3), July 2014, pp 251-268.
3、2014,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复杂裂缝系统水平井动态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8(2),pp 109-115.
4、2010,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ate cement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A case from Yanchang Formation, middle and southern Ordos Basin, China,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1/5.
5、2008,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田深度开发中的应用,石油学报,1/6.
6、2006,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油藏评价一体化研究方法及应用,石油勘探与开发,1/4.
◎专利
1、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裂缝、溶洞随钻检测系统及方法,已受理,排名第1;
2、制备具有双重孔隙的碳酸盐岩储层物理模型的装置及方法,已受理,排名第1;
3、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327410.4,排名第1;
4、基于磁性介质的砾石充填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174053.0,排名第3
5、一种基于磁性支撑剂的支撑剂铺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235252.8,排名第3
6、基于纳米磁流体的储层裂缝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已授权),专利号:201310186293.2,排名第4
7、基于磁性支撑剂的水力裂缝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已授权),专利号:201310482273.1,排名第3
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
7、超低渗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诊断(iStage V1.0),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0555974号;
8、天然裂缝表征与预测系统(iFrac V1.0),软著登字第0239060号;
9、碳酸盐缝洞型油藏水锥预测与控制(iCone V1.0),软著登字第0555996号
◎学术交流
1、2015 世界地热大会(WCG2015),地点:墨尔本 澳大利亚;时间:2015.4;
2、第五届国际渗流力学大会(Interpore),地点:威斯康辛大学 美国;主题报告:Tight Sand Gas Reservoirs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 example from Sulige Gas Field,CHINA;时间:2014.5;
3、中海油研究总院学术交流,地点:北京,主题报告:复杂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实践,时间:2013.5;
4、TOUGH2—EGS&CMS学术交流,地点: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时间:2013.6;
5、中石化西北局分公司学术交流,地点:新疆轮台,主题报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特殊油藏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实践,时间:2012.9;
6、第三届国际渗流力学大会(Interpore),地点:美国普渡大学;时间:2012.5;
7、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年会,地点:西安,主题报告: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时间:2012.1;